当货物抵达目的港口,如果客户拒绝接收,通常会被转移到仓库或堆场。在美国,清关费用大约在200美元左右,而如果产生滞港费、柜租费等,每天的费用可能高达400美元。因此,及时清关可以减少额外的费用。
无论采用CIF、FOB或是EXW条款,如果货物到达目的港口后收货人未提货,码头费用将转嫁给发货人。因此,作为出口商的你,该如何灵活应对,将损失降到最低呢?以下是三大策略,助你化险为夷。
1 退运
货物可以暂时退运到国内保税区,在那里进行仓储、贴标、更换包装、检测维修等操作,无需办理进口申报,无需缴税,也无需缴纳保证金。
或者直接退运回国内发货地,返回工厂。退运前需要支付目的港产生的滞箱费及堆存费用,然后由目的港代理安排订舱。如果以公司抬头出口,退运回来后按退运报关即可;如果以买方抬头出口,建议直接拉到保税区,然后寻找新买家出口。
2 转口
更换目的港到第三国港口,货物进行转运。货物和包装需要去除中国标签,重新包装,并在第三国进行换柜换单操作,再报关出口到美国。目前,东南亚转口较为常见。
但转口贸易存在货权和资金风险,且有些代理可能出具虚假的第三方中转国家产地证文件,这可能导致在目的港清关困难,面临高额罚款。
3 弃货
如果国外客户确认弃货,需要立即与承运人的国外代理确认当地的弃货操作流程,并按照流程操作。
弃货后,海关可能会通过拍卖或销毁的方式处理。拍卖所得通常很低,可能无法覆盖超期费和堆存费。拍卖所得款通常需要支付目的港到付海运费、仓库费、堆存费、超期费等,若有剩余则继续支付目的港代理清关、换单等费用。若拍卖所得款不足以支付所有费用,剩余欠款由发货人支付。
关税高企的拒收风波虽难预料,但凭借灵活的应对策略和冷静的心态,我们总能找到破解之法。无论是退运、转口还是弃货,关键在于迅速反应、精准决策,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。同时,加强市场研究、优化产品结构、提升服务质量,也是预防未来类似风险的重要举措。